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专业认证 · 正文

专业认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创优行动方案(2021-2025年)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6/02 14:26:02 点击量: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母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师范教育提出更高的诉求。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发生了新变化,社会对教师的需求更加注重质量和素质,国家对教师教育的培养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师整体质量上来。

国家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通过对高校师范教育的全面而又客观的诊断,查找师范专业的不足,明确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其意义在于促进师范院校的创新发展,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信誉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校目前有17个师范类专业和20个两者兼有型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0%。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三三二三”发展战略,进一步调优师范类学科专业群,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7〕13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通知》(教师司函〔2019〕50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中心

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产出导向

基于对师范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的清晰构想,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以保证师范生达到预期目标。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持续改进

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以评促建

充分利用国家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契机,全面启动师范类专业建设工程,整体推进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二)以评促改

通过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持续推进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确保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水平达到国家二级认证标准。

(三)以评促强

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和专家进校考察,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推进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向国家卓越标准迈进。

(四)特色引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统一的,但达到认证标准的路径是多元的。要立足于我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际,坚持特色发展,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要结合我校历史、资源、文化等情况,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积极性、创造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师范类专业建设的独特理念和实践样态,真正实现基于国家认证标准的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的理性回归。

(五)分步实施

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周期性,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整体通过”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认证工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要求,为学校整体通过国家二级认证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体目标

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通过国家二级认证;依据教育部及河北省教育厅安排,2022年开始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及其他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到2025年,争取实现师范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二级认证,实现国家三级认证零的突破。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能够达成培养目标,专业定位适应社会需求,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能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支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较高。

四、主要措施

未来五年,学校将紧紧围绕专业认证这一中心任务,不断优化师范类专业育人软环境,切实增强育人硬实力,全面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校层面

1.建立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领导机构

(1)学校领导机构

依据学校《关于成立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校办字〔2020〕37号)文件精神,师范类专业认证在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下开展工作,协调校内外的重大关系,明确全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师范类专业建设整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2-3人,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2)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

学校遴选有关专家,组成认证专家组。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对参与认证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设计等进行论证分析,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2.组织开展师范类认证专题调研

组织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相关人员赴国内已经通过专业二级认证的学校开展专题调研,汲取有益经验,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组织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专项调研,对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需求,优化完善职技高师专业结构。

3.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大讨论

围绕师范类认证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师生员工深入开展大讨论。教务处负责编印自主学习资料、聘请校内外专家辅导、制定学习研讨提纲,建立校、院(处)、教学部(教研室)、教师四级分阶段、分类别学习研讨制度,并分层级直至个人分别提交相应的学习体会和建设整改方案,然后集中研讨、审定并付诸实施。

(二)职能部门层面

1.教务处

(1)协助领导小组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日常工作。

(2)协助领导小组确定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批次和时间,制定师范类专业建设规划,统一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框架模板,督导各师范类专业建设进度和质量。

(3)负责提出全校师范类专业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完善的对策建议。

(4)协调推进师范类专业院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5)负责制定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

(6)负责制定师范生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相关制度文件。

(7)负责组织制定教学环节质量要求标准文件。

(8)牵头推进学校构建与完善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人事处

(1)负责全校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分析和整体调配,并依据认证标准提出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依据认证标准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待遇。

(3)负责制定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的评价标准,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与校内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挂钩。

3.教师发展中心

(1)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状态数据的实时更新。

(2)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定期开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师范类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宣讲认证理念,提高广大专任教师按照认证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组织开展师范专业自评工作,促进持续改进。

(4)负责制定、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到中小学、职教等学校实践锻炼的支持措施。

4.科研处

出台鼓励师范类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措施。

5.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研究师范类专业教师与中小学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实施办法。

6.学工部、学生处、团委

(1)基于认证标准,指导相关二级教学单位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联动,充实第二课堂内涵,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

(2)引导师范类专业学生社团贴近认证标准开展系列活动。

(3)研究基于师范类专业特点的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4)负责制定师范生发展诉求、学情调研机制和师范生发展评价指导体系及支持师范生个性发展的相关文件。

(5)负责组织制定师范生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相关文件。

7.招生就业处

(1)分析师范类专业招生情况,提供师范类专业招生录取情况报告。

(2)统计师范类专业就业情况,提供师范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3)调查师范类毕业生岗位发展情况,形成师范类毕业生岗位发展报告。

(4)负责制定师范毕业生跟踪反馈、吸引优秀生源及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等的相关措施。

(5)负责组织制定师范生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相关文件。

8.财务处

(1)按院(系)提供的数据,分年度汇总师范类专业经费使用情况,提供年度师范类专业经费使用情况报告。

(2)依据认证标准,分析学校师范类专业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师范类专业投入,完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政策和数据咨询。

9.图书馆

(1)依据认证标准配置师范类专业图书。

(2)定期征求师范类专业领导和教师的意见,更新图书资料,满足师范生专业发展需求。

(3)依据认证标准配置音视频资源库。

(4)定期分析师范类学生图书借阅、期刊阅览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师范类专业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报告。

10.网络中心

(1)为师范类专业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提供网络支撑。

(2)为师范类专业建设开放课堂、专业资源库提供网络保障。

11.宣传部

及时宣传报道学校、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在师范类专业建设中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环境育人宣传。

(三)二级教学单位层面

二级教学单位是师范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师范专业认证的主责单位,书记、院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专业带头人是直接责任人。院(系)应统筹谋划师范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按照认证标准持续推进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成立工作专班,对标认证标准,落实好各项工作。

1.修订2019级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按照认证标准全面修订2019级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以下原则:

(1)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并建立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的机制。

(2)对接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并建立跟踪教育教学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的具体措施。

(3)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并出台跟踪知识能力素养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的具体举措。

2.按照新版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课程大纲

(1)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大纲。

(2)课程大纲要聚焦师范生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学到什么”和“能做什么”,明确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可以实现的发展目标,并建立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课程大纲要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教学环节,并建立教学环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4)课程大纲要基于教学环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确定教学重难点、安排课时。

(5)课程大纲要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按照本门课程在毕业生形成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安排适当的实践环节和课内外作业,选择适宜的考核方式。

3.开展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1)充分发挥教学部在教学管理上的基础地位,转变教学部功能,由教学管理、教学安排型,向教学服务型、教学研究型、教学改革型转变,切实发挥教学部在教学团队、科研梯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教学部要依据认证标准,定期研讨师范类专业课程改革,做到有研究专题、有改革建议、有持续改进措施、有研讨记录。

(2)组织师范类专业任课教师认真探讨课堂教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依据毕业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研究如何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

(3)组织相关教师认真研讨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课程在达成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价值地位,明确不同类型课程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达成“一践行三学会”的育人目标。

4.构建师范生职业道德培育体系

(1)明确哪些课程能够支撑学生践行师德,建立巩固学生的教育情怀、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构建课堂教学、校内专业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师范生职业道德发展体系。

5.构建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1)明确学科素养课程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梳理不同学科素养课程在形成学生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基础。

(2)明确教师教育类课程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厘清不同门类的教师教育课程在形成学生教学能力方面的价值地位。

(3)明确见习、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在见习、实习安排与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明确课外专业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构课程、专业课外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学生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6.构建师范生育人能力发展体系

(1)明确班级指导类课程在师范生育人能力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厘清不同门类的班级指导课程在形成学生育人能力方面的价值地位。

(2)明确哪些课程承担师范生“综合育人”能力培养,厘清不同课程在形成学生综合育人能力方面的价值地位。

(3)充分认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综合育人能力。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组织学生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育人能力。

(4)构建课程、专业活动、校内课外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学生育人能力发展体系。

7.构建师范生反思与合作能力发展体系

(1)明确哪些课程可以支撑学生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哪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哪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建立高校教师、基础教育教师、师范生“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形成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3)重视研习在培养师范生反思与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8.建立“见习-实习-研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体系完整,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

(2)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

(3)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

(4)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足,水平高,稳定性强,责权明确,协同育人,有效履职。

9.建立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大力培育质量文化,更新教育理念。抓住师范专业认证的主线和底线,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1)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下,建立二级教学单位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3)建立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定期论证评价机制,充分吸收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培养目标,更新毕业要求。

(4)建立基于产出导向、目标达成的课程评价制度。不断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5)建立基于认证标准的课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适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能够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实现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有机融合。

10.按照人才培养要求,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加强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薄弱环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1.建立师范类专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1)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协同培养制度,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2)合作共同体有协议、有活动记录、有学期工作总结、有持续改进措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 2021年6月1日印发

上一条:化学专业师范认证相关​内容
下一条:今期图解码中一肖一特召开师范认证工作推进会

版权所有 今期图解码中一肖一特 - 免费资料网站

0335-2039067